当前位置:
逄锦聚: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3-0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怎样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高质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阐释。

新发展阶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又分阶段进行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如何把握不同阶段的划分,对此需要在实践中顺应规律,逐步深化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测,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阶段需要经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以及高级阶段。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会经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不完全的共产主义”等阶段。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并确认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我国的社会性质来看,它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程度来看,它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要实现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十九大在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创新,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中还会不会呈现出、要不要划分为一些具体发展阶段?这是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对此的探索一直都在不懈地进行中。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和世界形势的变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同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的深刻阐释,反映了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明确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和指南。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作出的战略判断。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之“新”,是顺利开启新阶段的前提和关键。

新发展阶段之“新”,首先表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站立在新的起点。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我国取得了世所罕见的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奇迹,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比重预计在17%左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新发展阶段之“新”,同时表现在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就国内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就国际而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没有改变,和平发展仍是世界两大主题,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但霸权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上述情况说明,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严峻挑战,“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新发展阶段之“新”,还表现在我国发展要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新成就。

新发展阶段之“新”,核心问题是要在回答好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上建设现代化已有几百年历史,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14亿人口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

一是着力探索和完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总体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方针、主要目标和战略措施。对此,一方面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实践,发现和研究新问题,进一步总结新理论并上升为系统化的学说,不断完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地贯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发展协调,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在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三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同时着力需求侧改革;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为此,需要改革流通体制、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深化改革更加扩大开放。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5日11版)

Baidu
sogou